腾讯产品18讲——试
紧盯产品的管理目标
需求规划
从哪里做?先做什么?后做什么?进度怎么控制?回归用户价值,围绕定义的问题,三步走,步步为营。
第一步:锚定目标
想清楚目标用户是谁、在什么场景下、要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。产品目标最终就是要把问题解决到极致。互联网产品目标分四类:
- 极致满足用户需求:产品初期,充分解决核心用户群问题,持续挖掘极致的用户体验。
- 留住用户,落地生根:快速积累用户后,持续挖掘和满足用户需求,让用户离不开产品,站稳脚跟。
- 巩固商业模式:营收驱动型产品中,拉动收入增长的需求优先级高于一般功能性需求。
- 建设产品影响力:在满足用户需求并留住用户后,产品可在影响力建设上发力。
第二步:围绕目标,多角度判断价值需求
初步过滤与目标无关的需求后,决定做或不做、先做哪个后做哪个,遵循需求价值最大化原则。两种基础方法:
- 定性评估:根据常识和经验,快速评估三个维度:
- 用户价值
- 商业价值
- 社会价值
- 定量评估:
- A/B Test:加快迭代速度,降低系统风险,实现优胜劣汰。
- 建立自身价值评估模型:沉淀出自己的价值评估体系。
第三步:基于目标,制定Roadmap
在粗筛和精筛后,找到有价值的需求,确定切入点和路径。阶段性目标的N个需求形成Milestone,N个Milestone连在一起形成Roadmap,每个Milestone形成一个版本。好的版本规划需理性取舍,让版本简单、直接、有效。每个产品有自己的边界,对应一个核心诉求,解决一个问题。每个版本是一个最简核心需求集。
微信案例
- 围绕核心大目标,拆分子版本目标:优先补全沟通能力,尽快构建关系链,逐步展开社交能力。
- 围绕字母表,拆分需求,进行模块归类,搭建版本框架。
- 根据策略,规划小目标优先级:基础沟通 > 拓展关系链 > 社交拉活。
- 将模块放入版本,完成规划。
把握产品需求管理节奏
快?慢?
- 该快的时候必须快:产品经理对需求的敏感和执行需敏捷,时刻关注机会,发现机会立马决策落地。例如,天天P图首发适配苹果新功能,取得成功。常规规划之外的商机需快速响应,加快创新,敏捷落地,常有奇袭功效。
- 慢,也是为了快:产品特性变化大、对用户习惯和行为模式影响重大、影响用户群体广或有重大口碑风险时,需谨慎决策。
紧急?重要?
寻求重要性、紧急度、成本三者平衡,使用UIC综合评估法。
产品设计之美
产品设计思维方式
产品的美感不会超过你的审美能力。人是设计之本,没有设计,只有解决问题。
灵魂三问
- 你的设计,用户真正需要吗?
“少既是多”。 - 你的设计,用户懂吗?
符合用户习惯和预期,保持体验自然,从三方面入手:- 遵从自然、习惯、规律。
- 帮助用户避免错误。
- 保持页面统一,尽量与操作习惯一致。
- 你的设计,用户会一直喜欢吗?
产品需有个性、价值观,让用户感到人性共鸣。
产品经理如何锻炼设计力
三多建议:
- 多看、多感受、多体会。
- 多做、多思考。
- 多洞察人生。
产品设计,少走弯路
没有设计,只有解决问题。设计以用户价值为中心,一个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什么用户、在什么地方遇到的问题。两点注意:
- 不以设计为导向,以用户为导向,满足用户需求,而非产品经理个人喜好。
- 面向场景做设计,而非功能列表,每种功能服务于特定场景。
大量需求如何处理?微信支付例子
团队分四个层级依次实现:
- 资金安全性和可用性相关需求。
- 用户体验相关需求。
- 拓展性和兼容性相关需求。
- 产业生态发展相关需求。
需求边界,如何拓展
产品边界决定不做什么,初期将有限资源聚焦使用。好产品不是事先规划,而是演化而成。边界拓展需围绕团队优势向上,不能基因突变。
需求设计,过犹不及
避免过度设计:
- 不要在1.0版本做2.0版本的事。
- 避免定义复杂的逻辑和形态。
- 保留变化,不确定的部分先不做10。
需求落地最后一公里
长周期产品
品质决定资源投入,用流程机制保驾护航,例如腾讯IEG的GR评审机制。
短周期产品
不断试错中验证猜想,验证四条秘方:
- 引导发声。
- 灰度策略。
- 善用实验。
- 关注异常。
发布前准备
- 产品层面:确保体验功能无误。
- 技术层面:性能和高并发测试。
- 数据准备:确保前后端数据可获取。
- 运营和传播:准备公告、用户指引、客服和反馈。
数据运营
数据是衡量产品业务发展的工具,为了达成KPI而存在。
数据运营四步法
- 定义拆解数据指标:北极星指标为某阶段最关键指标,拆解成各团队执行指标。
- 找到合适的运营方法:根据数据维度选择方法。
- 分析改善数据指标完成情况:
- 漏斗分析法:抽象产品流程,分析流失和转化,针对性解决问题。
- A/B Test:对照组与实验组分析结果,大规模应用效果好的方案。
- 漏斗分析法:抽象产品流程,分析流失和转化,针对性解决问题。
- 数据导向总结优化。
运营拉动产品增长
To C运营分工
- 拉新:
- 渠道运营:对外合作获资源位,内部换量。
- 活动:策划短期活动,吸引关注。
- 提升活跃:内容运营、用户运营、社区运营。
- 品牌提升:新媒体运营。
不同阶段运营重点
- 初创期:验证产品价值,制造口碑。
- 成长期:找到增长模式,提升新增和活跃。
- 成熟期:关注转型,寻找新增长点,关注留存和变现。
- 衰退期:挖掘新价值卖点,凸显产品价值。
如何拉动增长
- 抓热点:节日类、事件类热点,吸引用户注意力。
- 找裂变:老用户分享带动新用户,社交流量裂变增长。
- 跨界合作:创造新产品,激发创意,触达更多用户。
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
为什么快?
互联网的本质是快,可快速迭代验证,用户注意力消失快。
如何体现?
- 跑得快:版本发布速度快。
- 试错快:敏捷开发。
- 转型快:及时调整方向跟上新趋势。
- 内容快:紧跟时事热点。
快的节奏
产品不同阶段对应不同任务,把握节奏,核心优势发力,定义核心体验,围绕核心巩固。
产品风险管理
警惕灰犀牛
大概率出现、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:
- 信息泄露风险(如Facebook泄密事件)。
- 人为操作风险(员工失误)。
- 资金风险(运营活动需推敲资金细节)。
- 合规风险(涉及内容、金融、民生,注意政策法规)。
- 公关风险(不当言论导致信任和口碑问题)。
产品风险管理四步法
- 时刻保持风险意识,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。
- 建立防范流程,溯源风险并制定措施。
- 系统化保护机制,产品化防范流程,减少人为错误。
- 合理应对危机,第一时间解决问题,优先解决用户关联度高的危机。
避坑指南
- 避免其他需求取代用户真实需求:站在用户和老板视角分析需求合理性,优先用户需求。
- 避免虚假繁荣数据蒙蔽:关注整体路径转化,而非表面好看但无意义的指标。
- 避免过度追求点击率伤害用户:克制短期利益行为,聚焦长期用户价值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Cosimo-Jang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