腾讯产品18讲——比
对外,我们要看清市场竞争格局;对内,我们要审视自己的优势,从而确定自己产品的竞争策略、盈利模式。
一、分析行业竞争格局
红海
- 定义:现存的产业,已知的市场空间。
- 特征:
- 产业界限已被划定,竞争规则被人熟知。
- 市场空间越来越拥挤,利润获取和规模增长越来越难。
蓝海
- 定义:不存在的产业,未知/未被开发的市场空间。
- 特征:
- 规则未制定。
- 以创造新需求为主,而非竞争。
- 具有高利润、高增长机会。
如何找到蓝海
- 不一定是全新领域,可以拓展现有业务边界。
- 跨界借鉴:基于相同目的的产品或服务之间的组合,创造新体验。
- 寻找新的用户群:不被现有产业边界局限。
- 打破规则:在巨头的缝隙中找到新市场。
蓝海的危机
- 没有前人经验可以模仿,危机四伏。要确保新产品/服务与用户价值紧密相连。
- 太早入场,市场不成熟,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或教育用户,可能被后来者收割。
耐得住寂寞,等风来
蓝海进入者少,早期一定是寂寞的,要坚持,不放弃,等风口来临。
红海中的机会
- 关键点: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建立差异化特征,积累辨识度,占领用户心智。
二、发挥优势,确定产品定位
什么是产品定位?
产品经理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:
- 产品的用户是谁?在哪儿?
- 产品能满足用户在哪些场景下的什么需求?
- 产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?和其他产品相比的差异点是什么?
- 产品的边界在哪里?
马氏三问(小马哥立项评审思路)
- 领域匹配
这个新的领域是不是你擅长的?
为什么是你来满足用户需求? - 必要性
如果你不做,用户会损失什么? - 竞争优势
如果做了,你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?
如何定位?
- 对比竞争对手,找到差异点并发挥优势,不断打磨核心能力。
- 从以下三个方面挖掘:
- 产品: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的独特内容或服务。
- 渠道:更高效或更低成本触达目标用户。
- 生态:借助上下游合作伙伴,形成合力。
动态调整定位
- 定位需要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调整。
- 随着市场深入、用户群变化,产品也会转型。
三、确定产品商业化模式
对商业逻辑的敏感度是产品经理的必修素质。商业化是产品自我造血能力的来源。
商业化的前提
产品必须先提供价值,一切以用户为依归。
常见商业化模式
1. To C
- 用户直接购买产品或增值服务。
2. To B
- 通过能力或资源输出,帮助其他企业或组织获得收益中的一部分。
共同点:
需要良好的体验,核心问题是:
- 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?
- 客户痛点是什么?
- 产品如何解决问题?
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
思路一:结合产品特点
三种典型模式:
- 直接售卖:电商、内容付费。
- 增值服务:免费基础功能聚人气,付费提供特权。
- 流量变现:广告、流量分发。
思路二:结合产品发展阶段
三问:
- 我的资源、能力是什么?
- 我能提供什么价值?
- 收益是否大于机会成本?
随着阶段变化,动态调整商业模式。
思路三:结合市场发展阶段
考虑:
- 用户对产品的认知。
- 对付费的接受程度。
- 国家支付渠道普及程度。
商业化要优雅
商业化不能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。
粗暴的方式虽然带来短期收入,但会损害长期价值。
张小龙曾说:
好的产品,是让商业存在于无形,靠自然的服务体验打动用户。
如何做到优雅?
- 兼顾产品和体验
商业模式与产品调性自然融合。 - 把选择权交给用户
给用户可见且可控的选择权。 - 满足个性化需求
根据用户行为制定更精细的策略。
避坑指南
- 避免为了竞争而竞争
- 以用户价值为核心,保持同理心。
- 不要盲目跟随对手步伐。
- 避免为了商业化损害用户体验
- 短期的收入不值得以牺牲长期价值为代价。
不论是竞争还是创新,永远回到核心问题:
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Cosimo-Jang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