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用户的深度”感受力“,校对需求不断试错的”进化力“,洞察趋势捕获创新的”预判力“,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三种素质

基础

  • 产品——满足用户需求、具有用户价值的有形商品或者无形服务
  • 好产品特质:
    • 有个性和态度
    • 有情怀
  • 互联网产品研发过程:
    • 需求分析:定义目标用户、找到用户需求、矫正需求、预判需求
    • 产品分析:对比竞争对手、思考环境和自身优劣势、制定产品/商业化策略
    • 产品规划:做/不做?先做/后做?进行规划和安排
    • 产品设计:产品和设计推进视觉和交互设计、最低成本快速迭代
    • 产品落地:协同开发、推进测试、部署、发布
  • 产品经理所需能力素质
    图片
    图片

一,感受用户、找到需求

小白理论

以产品典型用户而非产品经理角度看待产品,挖掘用户需求

注意事项:

  • 同一产品,多种典型用户:产品越大、用户需求越复杂、产品经理把握需求越困难。厘米秀采取功能隔离策略,让非厘米秀用户无感,突出关闭按钮保护非目标用户
  • 同一用户,不同角色和场景:同一用户在不同场景和时机对同一产品有不同需求,根据场景深入思考

感受力培养方法

  • 静听法:了解用户需要倾听用户,同时强调静
    • 不带干扰的观测和倾听
    • 用户调研避免主观引导
  • 忘我法:情景带入心理学方法
    1. 忘记自己产品经理身份
    2. 为自己虚构目标用户角色
    3. 找安静环境思考自己在何种场景、心理下如何使用该产品
  • 模型法:根据心理学模型分析用户深层动机
    • 王者荣耀低段位玩家对PVE诉求为例
      图片
  • 习惯法:同理心作为习惯时刻观察用户、分析用户行为后的用户动机

二,不断试错,校对需求

墨菲定律

任何可能出错的事情,一定会出错

QQ案例

QQ移动版4.0取消状态区分遭遇差评潮,理念正确、顺应趋势、符合场景。但是:

  1. 忽视用户习惯的惯性,造成理解成本过高,用户接受度降低
  2. 忽视旧有体验庞大用户基础

解决方法:

  1. 全员客服安抚用户情绪
  2. 兼顾产品理念和用户习惯逐步改变
  3. 设置个性化状态,对同一个需求的解决方案不断进化

INS案例

从设计为行程签到,到用户重构为图片分享。产品经理的需求预判往往存在偏差;而用户行为数据才能真正反映市场需求。

产品进化四秘方

  1. 引导发声:上线前聆听用户心声,上线后获取用户反馈验证想法、发现问题,创造足够多的渠道让用户简单、愿意发声
    • 产品之外,组织用户群自由交流(人少、沟通深入、私密性)
    • 产品之内,设计契合用户场景的发声通路
  2. 灰度策略:多用于新产品/功能尝试
    • 随机灰度:适合全局用户新功能前,随机测试一批观察效果
    • 定向灰度:根据细分群体发布功能
    • 邀请灰度:适合新产品诞生具有社交/社区属性,先聚焦种子用户再让用户形成自传播
  3. 善用实验:通过实验数据驱动产品,可以降低验证成本,提升创新效率
  4. 关注异常:对产品异常数据和异常表现保持敏感度,成为挖掘新需求的起点

三,洞察趋势,预判需求

三种创新思路

1. 紧跟技术突破

技术与产品关系紧密,以下三种看待技术方法:

  • 关注核心技术对产品周边影响,提前布局创新
    • 例:4g发展让短视频形态爆发,无人驾驶未来突破改变车载时空设计
  • 极致追求倒逼技术攻坚
    • 有时技术不会自我升级,需要程序员为用户体验钻研攻坚
  • 借力大公司技术革新,低成本实现小场景产品突破
    • 原生技术升级投入巨大,资源少时关注大公司能力支撑,再适合自身产品场景突破

2. 关注产品生态链

作为产品经理,不应空谈概念,思考新技术对目前所在赛道的产品及其周边生态

  • 打车软件抢夺车载广播市场
  • 挫伤方便面的是美团等外卖平台
  • 移动支付发展让我们不需要钱包

提供两个视角观察:

  1. 革新原有生态链,降低成本或提升能效

    • 思考:我们眼前习以为常的产品是什么?它关联的上下游是?他们之前的运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是怎样的?这些生态角色的一环是否可以被分化、消减、顶替?
  2. 服务新的生态链,加速产品链的完善和丰富

    • 一些新产品或行业崛起,又是会创造新的生态角色,我们是否有很好的产品或服务满足新群体?

3. 深度洞察时代变迁

关注用户世代特征,了解世界、中国,还有逐渐崛起的新势力,做产品经理长线积累

推荐书目:

  • 《Z世代营销:洞察未来一代、赢得未来市场的通用法则》
  • 《圈层效应:理解消费主力95后的商业逻辑》
  • 《第四消费时代:共享经济的新型社会》
  • 《变量:看见中国社会的小趋势》

四,需求挖掘避坑

  1. 避免脱离用户场景的伪需求
    微信红包诞生于腾讯内部刷红包活动,随机现金拆开期待,从而产生了拼手气红包。而后团队认为送礼物与送现金一样可行,但是滑铁卢。
    → 需求源于平台自身,需警惕是否脱离真实用户

  2. 避免想要满足所有用户的野心
    野心会让产品设计的不够极致,兼顾多方,无法精确集中撬动用户的吸引点
    → 王者设计英雄米莱迪想满足所有用户,但男玩家觉得上限低,女玩家觉得不漂亮,不被任何一类用户认可
    → 找准目标用户,凸显能吸引他们的核心点,产品才有可能被用户买单

  3. 避免盲目跟随用户反馈
    用户反馈不等于产品需求

    失误体现两方面:

    • 没弄清用户反馈是否来自产品核心群体或场景
    • 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是最佳解决方案
      • 案例:微信支付联系商家,但是不透露隐私,采用消息发送方法,而非提供联系方式
      • 用户提出解决方案,克服依赖惰性,思考用户背后真实诉求,评估方案合理性
  4. 避免短视或竞争扭曲产品自生长
    产品发展是由赛道深耕积累的,也许未来方向同样作为远期目标,但应该聚焦产品阶段性目标,保持自身理性和克制。